山东法制传媒网:服务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担当。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务实举措优服务
青岛市公安局围绕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消费旅游市场繁荣提质、助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办事服务便捷度、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五个方面,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提振消费工作措施》,推出22条务实举措,涵盖简化消费补贴申领、简化新车二手车登记、优化大型活动审批等内容,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2月,胶州市两家材料公司因产权纠纷面临经营困境。铺集派出所驻企项目警长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并会同铺集镇党委政法委员、综合执法部门及自然资源所负责人,组织涉事企业责任人在矛盾调解中心进行协商。经多方联动调解,双方就纠纷问题达成一致,企业得以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效能,青岛市公安机关巩固深化“项目警长负责制”,设立520名项目警长,组建16支金牌服务团队,前置1600余处驻企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站,高标准做好安全防范、矛盾化解、交通保障等工作,累计解决企业难题600余件。同时,青岛市公安局与市工商联建立协作机制,通过“亲清会客厅”“警企恳谈会”等平台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每次赶集都能看到民警在集市巡逻,我们感到很安全!”4月24日,带着孙女在李村大集赶集的李奶奶笑着说。作为青岛最具特色的集市之一,李村大集不仅是市民购物的集中地,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为保障“集市经济”安全有序发展,李沧分局采取“车巡+步巡+空巡”的模式,部署警力全天候巡逻,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提前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
双轮驱动提效能
“多亏了民警帮忙,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在办理购房落户业务时,因忘带证件而焦急万分的王女士,在户籍民警李俐的指导下,通过“爱山东”App申领电子证件,仅用半小时便完成全部手续办理。这正是青岛市公安机关深化行政管理服务改革的缩影。
青岛市公安机关着力构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全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性与满意度。目前,市级95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入驻市民中心公安专区,86项公安服务事项在“爱山东”App上实现“一网通办”,户口迁移、机动车转籍登记等25项公安业务实现“跨域通办”。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他们将97项车驾管业务下放至县级车管所,并在全市科学布局719个车驾管服务网点,构建起“城区3公里、农村5公里”交管业务服务圈。
市民董先生因工作繁忙,一直未能抽出时间办理新房落户。得知所在社区新设政务直办间后,他与妻子前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落户手续。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董先生将户口本、身份证和房产证依次放置在仪器上进行信息核对。视频另一端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细致审核,整个办理过程沟通顺畅、高效有序,仅用20分钟便完成业务办理。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青岛市公安机关进一步规范市级161项、区(市)级152项、镇街级124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执行标准,明确审批层级、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和收费标准等16类实施要素,梳理减免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232件证明材料,整体办理时限提速40%以上。
倾听民意解民忧
“民意110”不仅是一条热线,更是青岛市公安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近日,市民法女士拨打青岛市公安局“968110”执法管理监督热线,反映其丈夫去世后,因房屋产权问题被公公收回,导致自身陷入无家可归的困境。
接到诉求后,“民意110”平台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指派责任单位介入处置。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民警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展开细致调查,厘清房屋产权归属及家庭关系背景。围绕产权划分与情感维系,民警多次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工作,通过耐心沟通与疏导,最终促成法女士与公公达成和解。事后,法女士专程向派出所赠送锦旗,对民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作风表示感谢。
青岛市公安机关通过高效运行“968110”执法管理监督热线,对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窗口服务,110、122接处警,刑事、行政案件受立案告知情况开展全量短信回访监测;对企业群众诉求实行统一归口受理、统一办理反馈,不断提升执法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全面梳理21个渠道机制流程,深入开展12345·青诉即办“夏病春治”专项行动,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涉公安机关诉求解决率、满意率持续提升。(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