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威海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高层 > » 正文

山东济宁任城:人大代表当“考官” 凝心聚力“问诊开方”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在企业司法维权方面,请问区人民法院,在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针对项目款项未按照合同执行、判决后仍存在执行难问题,采取了哪些治理举措?”
 
  “在企业司法维权方面,区人民法院在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是完善多元解纷体系。区人民法院坚持‘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治理’工作布局,引导树立‘调解在前、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司法兜底’理念……”
 
  这场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询问,是11月中旬由济宁市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会上,10名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化身“考官”,依次对法治环境领域、企业司法维权、营商环境惠企政策等10个方面逐一询问区政府相关部门,言辞犀利且直面难点;区人民法院、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5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应询,逐一进行详细解答。询问现场气氛严肃而有序,每一个提问都直击堵点,每一次回答都力求精准。问答之间,不仅展现了委员们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务实态度,更彰显了民主监督的实效与力度。
 
  摸清实情精准施策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任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年初就把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确定为2024年监督工作重点,常委会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和工作会议进行研究。为更好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调研组深入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商业街区及政务服务中心等一线场所,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前任城区的营商环境现状、问题及企业诉求,并提出建议。调研内容涵盖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效率、融资便利度、法治环境等多个维度,确保问题查找全面、准确。
 
  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研,收集企业、基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倾听民声、汇聚民意、集中民智,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全面总结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为区人大监督与专题询问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鲜活的案例素材。
 
  精准发问推动解决
 
  询问会上,观看了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片,对近年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展示。
 
  “关于营商环境惠企政策方面,有企业反映知晓率低、获得感不强,有的政策企业享受不到。请问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在政策兑现落实、政策集成供给、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是如何开展推进的?围绕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的工作安排是什么?”……在专题询问中,任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纷至沓来、开门见山。
 
  “针对有企业反映的营商环境惠企政策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措并举,确保政策宣贯覆盖面。编制出台《任城区宣传贯彻落实方案》……”“在惠企政策宣贯方面,我局通过编印惠企政策解读资料、召开惠企政策解读会议、官方网站发布惠企政策文件及解读、APP颗粒化梳理惠企政策申报指南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惠企政策宣贯活动……”……面对深度“拷问”,区发改局、区工信局等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不遮不掩、坦诚解答。
 
  询问过程公开透明,问答互动热烈,当面答题、当场评议,现场就应询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2个小时,10个问题,问出了企业对任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期待,政府部门也答出了迎难而上的新担当。
 
  强化监督确保实效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绝不止于“答”。任城区人大常委会要求把营商环境整改工作纳入有关部门议事日程,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明确责任和具体落实措施,有些问题要设定解决期限,关键任务要限定整改落实时限。专题询问后,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常委会组成人员所询问的问题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回答及承诺事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问题清单”,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同时,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发挥人大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手段,适时开展“回头看”,以“调研+询问+监督+实效”清单式闭环监督,让“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确保各项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企业,避免“空转”现象,不断推动任城区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
 
  “营商环境建设没有止境,问题整改也不会一蹴而就,衡量的关键是企业的切身感受。”任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表示,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监督和推动解决力度,以更加务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任城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