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幸福家园。“人大代表建议追踪”专栏今天播出市人大代表王海明提交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办理情况追踪。
走进定陶区马集镇郭庄村,街道干净整洁,文化长廊贯穿其中,清澈的池塘镶嵌在村边,岸上小路蜿蜒,水中云映其中,一片秀美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
定陶区马集镇郭庄村村民郭迎庆:”原来这里是一个臭水坑,垃圾杂草遍布,一到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哪里会想到现在咱农村能治理得这么干净,乡村变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近年来,像郭庄村一样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焕发生机的村庄不断涌现。市人大代表王海明长期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深切感受到村民对打造绿色家园的迫切需求。但一些乡村在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菏泽市人大代表王海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乡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健全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后续管护机制,提高乡村的环境承载能力。“
经过深入调研,王海明代表在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其中着重强调应加大对突出乡村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的力度,加快补齐乡村生态治理短板,厚植美丽乡村绿色底色。王海明代表的建议一经提交,便引起市生态环境局的高度重视。市生态环境局迅速成立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领导小组,深入了解村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和困难,聚焦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侯宪芳:”生活污水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市属典型的平原地形,传统村庄平房多、楼房占比小,居住相对分散,近年来空心化现象比较显著,受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污水产生量小,生活污水治理存在收集难、成本高、易反复的问题。我市虽然建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但是生活污水富含有机物,加上水体的封闭性及较差的流动性,即使处理达标排放,水体返黑返臭仍难以避免,为此我们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治理体系运营和黑臭水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兼顾,我市在采用纳管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集中拉运治理方式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科学研判,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模式。
侯宪芳:”本着污水‘应治尽治、利用为先’的原则,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污水治理方案。对原生活污水采用集中拉运和部分老旧污水处理站模式的村庄,采取前端控源截污、卫生整治,中端纳管收集、隔油沉淀,末端建设生态滤池、提水设施等多种方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就地就近就农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经生态滤池、组合型人工湿地等收集处理设施生态处理后就近排入沟渠种植莲藕或养殖育苗,村内无污水横流现象,村外无黑臭水体,达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基本”标准。今年,成武县还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好氧发酵技术,将生活污水的处理终水由直排水改为灌溉水。
明洋(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延镇:”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等作用能完全消除处理后生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原菌,实现抗生素的完全降解,以及重金属的完全钝化,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另外我们还加入氨基酸、腐殖酸等微量元素进行复配,含有许多土壤有益菌。用于农业种植后,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
成武县孙寺镇双楼行政村村民李君永:”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污水排放的问题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好了,水资源还实现了高效利用,废水变肥水了。用这水浇地,不仅省钱,农作物也长得壮。“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共4821个,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38条,累计投资超20亿元,新建、提升改造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0余处,处理规模达到每天4万多立方米,建设污水收集池2000余个。同时,建立了黑臭水体“健康码”,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的动态、信息化监管。
侯宪芳:”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探索创新生态振兴的路径和模式。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打造绿色家园、守护美丽乡村而努力。“
把生态资源保护好,乡村才有不竭动力。近年来,菏泽市乡村生态振兴专班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全市搭建158个镇级农村厕所管护信息化平台,建设二次生物发酵池195处,推动改厕粪污无害化处置。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焚烧处理比例达到100%。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率为100%。为“唤醒”更多“沉睡”于乡野田间的好风光,我市还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巨野县柳林镇按照“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有果”和“洁净美”两种标准,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同时每月开展环境卫生评比,不断“刷新”乡村新“颜值”;东明县实施滩区村台加密增绿工程,见缝插绿、空白播绿、提质增绿……花木长青,乡村如画,我市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累计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48个。
菏泽市人大代表王海明:”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菏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之路,把农村建成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区域,‘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让层林尽染、蓝绿辉映、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永驻菏泽大地。“(菏泽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