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感谢你们用专业和温情帮助我们化解了危机,保住了企业生命线!”日前,在郓城县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某纺织企业负责人紧握着郓城法院承办法官刘丰山的手说。一场可能两败俱伤的金融纠纷,通过该县实行的“法学咨询专家”机制成功转化为双赢方案——这是我市以法治力量精准滴灌市场主体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解决涉企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小切口、小专项”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职能,凝聚工作合力,持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法保障。
法治的温度,首先体现在服务的触角延伸上。菏泽政法机关主动打破传统工作边界,将一项项贴心服务精准送到企业门口,营造暖心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针对辖区企业密集、治安要素复杂的实际,曹县公安局创新推出“项目警长制”,为重点企业配备“专属警务管家”,创新“一对一”帮办代办机制,加速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为维护市场秩序、服务企业发展,我市严惩非法经营、合同诈骗、非法集资、串通投标等犯罪,据统计,全市法院共审结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0件,检察机关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13件13人。
“法治不是高悬的利剑,而是托举企业发展的手掌。我们要求政法干警当好法治‘店小二’,靠前服务、用心服务,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政法服务就在身边。”菏泽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如何给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菏泽政法机关从容应答。
今年以来,有关曹县马面裙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热度居高不下。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却时有发生。对此,曹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护航特色产业发展检察路径,与当地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加强协作,在充分了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民事诉讼情况的基础上,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依法惩治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犯罪活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监管,积极护航产业发展。
今年,一项项创新举措在菏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委政法委积极组织政法领导干部包联65家重点企业,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烦心事;法院持续深化“菏”法护企活动,在工商联、商会等设立“菏”法护企工作站;检察机关组建民营企业护航专员团队,开展“检察官法治企业行”活动;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157项业务免提交纸质证件,精简相关材料232件,审批效率提升近30%。司法行政机关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法治体检”活动,累计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200余次。
中信国安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东明县的骨干企业,具有亚洲最大的聚苯乙烯生产线。但其母公司中信国安集团出现经营风险后,导致中信国安化工资不抵债,面临停工停产困境,债权人、企业职工相继爆发矛盾纠纷。
如何处置危机才能绝处逢生?东明县法院充分利用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工信、司法等21个部门成立依法重整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摸清企业资产、股权、负债等情况。最终,实现了从中信国安化工到国恩化学(东明)有限公司的重生蝶变。
“近年来,全市法院积极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灵活运用破产清算、和解、重整方式,加速释放生产要素,着力实现经济资源的盘活和重新流动,让一个个重大企业重获生机,一批批知名产品恢复生产。”市法院负责同志介绍。
为更好实现为企业发展解忧目标,今年以来,菏泽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出台《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条例》,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法治支撑;对22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行梳理,对27件政策性文件、11件市政府协议开展合法性审查,坚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磊表示,菏泽政法机关将强化系统思维,聚焦重点任务,从政策供给、市场公平、法治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以解决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以“小切口、小专项”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大改善。(山东省菏泽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