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二”贴身护航,面对面精准解忧
山东郯城:50名法官“嵌入式”服务100家企业
山东法制传媒网:(徐西江 刘宗红)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理念,积极打造“郯法润企·诚心护航”营商环境品牌,组织50名员额法官“嵌入式”服务辖区100家企业,通过一拖二“贴身”护航,面面对面精准服务,推动了法官进企业常态化、法律服务精准化、纠纷化解提前化、风险防控多维化,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增添了澎湃动能。
“常态化”进企,把准脉问所需
为推动法官进企业常态化,该院研究制定《“郯法润企·诚心护航”法官联系企业活动方案》,建立法官联系企业配档表,明确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纳入全员考核加分项。50名员额法官走进城区、乡镇、经济开发区、银杏产业开发区的100家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全面了解企业需求,零距离为企业“把脉问诊”。今年以来,法官们进企业走访调研103次,针对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履行、产权保护等常见问题“对症开方”,通过“面对面”座谈交流、“一对一”答疑解惑,收集调查问卷83份,听取和反馈企业需求67条,提供法律咨询116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17个,服务范围涵盖了金融、教育、建筑、农产品加工、非遗产业、涉外、物业、家政服务等各行各业。该院通过法官“一拖二”常态化进企业,搭起法企联系“连心桥”,进一步找准了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带“锦囊”进企,面对面解难题
“书记、院长都来了,给我们企业解答了这么多困惑,真是太感谢了!”郯城县高峰头家具产业园负责人激动地说。郯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滕厚峰定期和县人大、县委政法委、统战部、县工商联领导一起到所帮包的重点企业调研、办公,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企业梳理、排查潜在风险点,宣讲法律助企、惠企措施。为充分发挥司法服务职能,郯城县人民法院积极开展“送锦囊进企业”活动,对民营企业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疏漏的环节及时提醒并提供指导性建议,积极为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在李庄工业园区“法官驿站”,李庄法庭庭长侯占争作为值班法官,主动约见园区企业代表,就企业提出的相关财产保全、诉讼风险及案件强制执行等法律问题,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进行解答。对李庄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提出的产业引导资金和厂房租金收回等难题,值班法官结合案件执行进展情况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法律指导。
联企法官还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编写《诉讼服务指南》《政策法规汇编》等小册子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法官们及时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提供风险化解对策;及时为企业推送“量身定做”的重大法治新闻、法律知识、风险提示,尤其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借贷、担保、融资、拆迁等相关法律规定和典型案例,帮助企业预防风险;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民营企业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经营,加强预防纠纷的能力。今年6月,郯城法院通过联企法官向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400份,针对合同管理、劳资纠纷等问题进行专项指导。
送“干货”进企,靶向精准普法
“如何加强反洗钱风险防范”“如何处理客户拖欠货款问题?”“怎样处理劳动纠纷?”联企法官聚焦企业经营中的合同管理、劳资用工等高频法律需求,通过民法典宣讲、现场答疑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法律指导,助力企业规避法律风险。联企法官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靶向性提供法律培训讲座、合同签订指导,持续发力切实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能力。与此同时,该院还组织青年干警普法宣讲队定期到工业产业园区开展专题普法宣讲19场、“进百村、到百企、办百案”巡回审判12次,通过打造普法矩阵,全面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应诉能力。
“先行调”进企,“快车道”化纠纷
郯城法院把先行调解作为化解企业矛盾纠纷的有力武器。针对劳动争议等适宜调解的涉企案件,在立案登记后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已成功通过该机制化解纠纷117件,有效减轻群众诉累。近日,在当事人王某诉某公司拖欠工资的案件中,办案人员经过审查后发现案件事实清晰,法律关系明确,征得王某同意后启动先行调解。承办法官与特邀调解员立即走进被告公司,通过“背对背”沟通,厘清拖欠工资事实,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企业当日付清欠薪,申请人随即申请解除财产保全。该案从保全到化解仅用时5个工作日,既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又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为了打造涉企纠纷化解的“快车道”,郯城法院积极构建“分调裁审”全链条机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将可调解、案情简单的案件化解在诉前;调解环节积极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协调对接,提升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纠纷调解的专业性。今年以来,共有887起涉企案件调解、撤诉结案,调撤率达47.48%,切实减轻了企业诉累。
“案后访”进企,防风险促发展
“法官来公司回访,一开始以为只是来走过场,没想到让我们真真正正地享受到了送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经过法官的指导,我们规范、完善了合同签订,心里踏实多了!”一家中国结企业的经理高兴地说。郯城法院在审理一起涉非遗产业合同纠纷案件中注意到,该企业在购买原料时与供货方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双方因约定不明产生纠纷。虽然案件已经办结,但该企业在合同签订方面的缺陷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带来巨大隐患。法官对此始终放心不下,结案后主动到该企业进行回访,进行依法规范签订合同的指导,企业踏实了,法官的心里也踏实了……
院长滕厚峰多次带队到石泉工艺品、天泰家居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调研,就劳动用工、合同履行、产权保护、如何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危机等问题给出风险防范建议及应对之策。联企法官针对合同签订不规范、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制发涉企司法建议4次,回复率高达100%,以法治“微服务”优化营商“大环境”。
随着“嵌入式”服务渐入佳境,50名法官搭起了司法服务为企的“连心桥”,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法律问题,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信心和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山东省郯城县人民法院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