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从“握手烟和”到“议烟和合”,从“旅游+仲裁”到“专家号”联调,从法德共进到从调保联动——烟台市自2021年以来坚持一站式高效解纷,创新“握手烟和”多元解纷体系,打造“议烟和合”行政复议品牌,首推“旅游+仲裁”解纷模式,“专家号”联调入选全国人社“十佳特色做法”,多项做法经验获国家级推介。
以法为盾,烟台全方位护航法治建设行稳致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握手烟和”,
打造定纷止争“民心工程”
“谁家闹矛盾,邻里有纠纷,找老王准没错!”在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流行这样一句话。
老王,是该镇六甲村村级法务助理。他用朴实的语言和亲临现场的走心调解,巧妙化解了一件件家事纠纷、邻里纠纷。牟平区法院创推群众自治问诊、整合资源联动把脉、精准施策对症开方的丹桂“三段式”解纷工作法,引导520余名像老王一样的“百姓联络员”走进田间地头,让桩桩小案在合力解纷中圆满化解。
而这也是烟台法院将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的一个缩影。烟台法院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创新打造“握手烟和”多元解纷品牌,推动形成“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努力打造实体化运行、流程化衔接、实效化感知的“民心工程”。成立全国第一家破产清算重组调委会和全省第一家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烟台调保联动医疗纠纷调解模式获得司法部推介。
烟台中院在省内率先出台法官指导调解的实施意见,联动对接金融、劳动争议、物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72名法官和法官助理结对指导326个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有效提升矛调中心解纷实效,法官“一对一”指导调解做法获省委政法委推广。以“调解+速裁”方式结案5.7万件,被《法治日报》等18家主流媒体报道,入选“山东法院司法改革这五年”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芝罘区法院依托55家律师事务所、750余名律师,组建芝罘律师调解中心;福山区法院成立中小企业协会调解组织;莱山区法院与工商联联合建立“法联暖企”等特色调解室,促进实现“专业纠纷专业调、行业纠纷行业解”。
目前,全市实现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53个,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6775个,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推广烟台创新“五化并举”调解模式。
“议烟和合”,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本以为‘民告官’难有结果,没想到复议程序既高效又公正!”今年3月,拿到行政复议结果后,莱州某街道的李女士不禁感慨道。
2024年12月,李女士因随意堆放生活垃圾被莱州市某街道处以200元罚款。李女士在法定期限内向莱州市司法局提交复议申请,复议人员通过调查询问、调取执法视频,查明处罚程序存在瑕疵,最终撤销原处罚决定。
在烟台,行政复议日益成为行政争议化解“主渠道”,烟台市司法局不断推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质效跨越式发展,行政复议受案数与行政诉讼一审立案数相较比值逐年上升,因复议引发的诉讼案件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同时,坚持行政复议调解先行,打造了“议烟和合”复议品牌,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行政复议调解工作“三步法”在全市推广开来,“130”行政复议新模式、“0535”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
烟台某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电梯设备工程的企业,因对某次政府采购招标结果存在异议向主管部门提交投诉。收到该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书》后,企业不服,于2025年3月25日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坚持“调解优先”,精准把脉争议焦点,积极督促行政机关自查纠错,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2025年4月2日,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案件圆满化解,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议烟和合”调解法,加强释法明理,仅用7天时间该起涉企行政争议便得以成功化解,展现了行政复议护航企业发展的“烟台速度”。
2024年以来,烟台市本级在全市选取了20家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立了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选取10个较大商会设立了涉企行政复议驻商会观测点,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2025年一季度,全市共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59件,审结34件,调解和解20件,为企业挽回损失100余万元。
“告官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4年100%
法治政府建设的怎么样,从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这个“小窗口”可见一斑。
2024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870件,办结2536件,调解和解率为30.44%,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100%;行政机关败诉率保持低位运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四年保持100%。数据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烟台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行政机关负责人100%的出庭应诉率,源自我市不断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化建设。在《烟台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基础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市法院、市司法局联席会议纪要》,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的范围,建立了与人民法院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每月,向全市各市区、经济开发区管委和市政府各部门下发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情况的通报,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做好事后监督。
不仅“告官能见官”,还要“出庭又出声”。我市将行政应诉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的应对途径,以“熟悉庭审程序、掌握答辩技巧、增强应变能力、提升应诉水平”为目标,加大培训观摩力度。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观摩活动,庭审后组织旁听人员讨论交流,邀请法官对案件进行评析和答疑,持续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深化府院联动,充分发挥庭审观摩在推进以案释法、提升普法实效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水平。
此外,建立重点案件、敏感案件持续跟踪和政府法律顾问协助办案制度,指导行政机关及时有效解决行政纠纷。将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情况纳入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考核,对败诉较多的区市和部门进行集中调度整改,多渠道、多方式降低行政应诉案件败诉率,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山东省烟台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