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东阿县司法局:“法”式饮品有“典”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成武县司法局“三化”夯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李永重)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司法局锚定法治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深化产业融合、强化常态支撑的“三化”模式,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优化服务模式,夯实法治保障基础
 
    (一)精准开展“法治体检”,筑牢风险防控屏障。一是积极探索“法治体检”常态化机制。在县中小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法治益企”律师服务工作站,固定每月8号为律师“值班日”,选拔13名律师组成律师服务团,面向成武县所有企业及其职工通过现场服务、上门服务、电话咨询等方式开展法律服务公益活动。二是开展“一企一服务律师一监督员”活动。为全县20余个重点民营企业配备公益服务律师和行政执法监督员,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监督行政执法行为。通过“法治益企”、“一企一服务律师一监督员”等创新载体,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风险排查服务。2024以来,已开展“法治益企”活动10期,律师走访重点企业30余次,为企业“法治体检”20余场次,审查有关合同50余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30余条。
 
    (二)构建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满足差异化需求。一是创新推出“巡回式”“驻点式”“点单式”法律服务模式,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特点提供精准化服务。升级打造在机电设备制造产业园内“人才公寓”设立的法律服务室及在中小微企业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的“法治益企”律师服务工作站,配齐配全办公桌椅等设施,公示律师姓名、照片、联系方式、专业领域等信息,为律师开展“巡回式”“驻点式”服务及非现场电话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便利条件。二是建立包含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43名法律服务人员组成的法律服务人才库,企业和部门可根据自身法律实际需要需求,结合律师专业特长,自主对法律服务人员进行“点单”,根据服务内容实行有偿法律服务和公益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法律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2024年以来,免费服务企业近30家,提供法律咨询、出具法律意见110余次,为企业开展法律宣传、公益法治讲座16场次。
 
    二、深化产业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一)创新"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服务产业发展大局。由司法局班子成员担任精细化工协会、农副产品加工协会两大产业链“法治副会长”,整合3家律师事务所20名律师资源对接县域内两大重点产业链协会,为产业链40余家企业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助推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律师进驻金融、医疗器械产业协会、家具企业商会、机电行业协会等9个产业的行业基层法学会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法律服务。
 
    (二)开展行业专项法律服务,破解行业共性难题。将行业协会反馈的行业性共性法律“需求清单”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履职清单”,为行业提供专项法律辅导,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将法治副会长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落实落细,更好的回应企业期盼。2024年以来为两大产业协会进行《安全生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环境保护》等法治讲座5场次,提供上门“法治体检”6家。
 
    三、强化常态支撑,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一)注重协调联动,提升服务效能。明确工信局、商务局、科技局、工商联、总工会、妇联、团县委等各行业主管部门为“法治益企”活动配合单位。建立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收集反馈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部门职能作用,收集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服务需求,并积极引导企业借助“法治益企”律师团队力量,解决法律问题,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7个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反馈企业问题10余条,与律师配合开展“法治益企”活动8场次。
 
    (二)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一是探索涉外法律服务。与北京市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签订涉外业务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为重点,实施共建项目,弥补我县涉外领域服务短板,助力企业向海外布局。二是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积极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司法局推荐,在山东文亭扶正律师事务所设立我县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填补我县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的空白,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成武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