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党思波 曹唯)交够了租金,却少种了地,一场纠纷由此而起。近日,山东省宁阳县法院民一庭法官冒着夏日高温,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案,妥善化解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让他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带来的“清凉”。
甲某承包某村90亩土地,因资金断裂导致土地撂荒。今年开春,甲某将土地转租给该村种植大户乙某,经村委会同意,双方签订转租合同。合同签订后,乙某将租金悉数交给甲某,甲某便把租金交付给村委会。后来,乙某发现90亩土地中有不少已被村民耕种,就多次找村委会、甲某和种地村民解决,但始终没有结果,无奈之下诉至宁阳县法院寻求帮助。
经过庭审,承办法官查明乙某和村委会对继续履行合同均持积极态度,但案涉土地确有部分被村民占有且已耕种,考虑到一边是乙某的合法权益,一边是村民长成待收的花生和玉米,法官本着用心用情办理好每起案件的初衷,决定对案件进行调解。
承办法官通过倾听双方当事人的想法和意见,深入思考发现,确定实际交付土地面积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经征询双方意见同意后,就立即联系乙某、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共同奔赴现场对案涉土地进行实地勘察测量,经过细致测量,双方确认了实际交付面积共43亩,此时办案人员早已汗流浃背。随后,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当场形成了协商方案,乙某以实际交付面积继续承包,多付承包费由村委会返还,困扰双方的闹心事妥善化解。地头边树荫下,乙某盘算着今年的秋收和来年的打算,蝉鸣声声,承办法官又办结了一起小案,解决了当事人的闹心事。(山东省宁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