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宁任城区司法局:多元文韵 绘就“河韵仁矫”新枫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菏泽政法:让政法宣传插上有形的翅膀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省菏泽市委政法委把政法新媒体建设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的突破口,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政法新媒体工作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逐步正规化建设,再到目前的百花齐放。截至目前,全市政法系统成立新媒体工作室17个,开通新媒体账号186个。市县政法单位至少开通了1个新媒体账号,新媒体账号覆盖率达100%。近年来,在全国政法机关“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中,2020年全市7个新媒体账号获奖,2021年1个账号获奖,2022年3个账号获奖,彰显了菏泽近年来持续推动政法新媒体建设的成效,为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鼓励“野蛮”生长
 
  积极拥抱新媒体
 
  市委政法委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科技发展潮流,从思想认识、制度约束、考评引导等方面推动全市政法单位积极拥抱新媒体。一是狠抓思想转变。政法工作敏感度高,稍有不慎容易形成社会焦点、网络热点。起初,很多单位把网络新媒体当作“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市委政法委通过深入调研、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就新媒体工作进行专题授课、加强领导干部和宣传骨干培训等方式,引导全市政法系统积极面对网络新媒体、大胆拥抱新媒体。充分认清新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政法宣传,能够更快、更新、更全面、更直观地展示政法工作,进一步提升政法系统的社会沟通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法舆论正能量。同时,要求政法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多关心、多过问,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二是狠抓制度约束。市委政法委专门印发《关于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新媒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列出了建成使用新媒体账号开展工作的时间表,鼓励各政法单位别管用什么方式,先把新媒体账号建起了。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政法宣传舆论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就新媒体工作进行讲解,不断提升宣传骨干业务能力。三是强化考评引导。将新媒体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出台考评细则,对表现优秀获得中央、省委政法委肯定的新媒体工作室实行多重激励,给予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并作为年底考核加分项。将每年的全市宣传舆论工作会议设在新媒体工作开展最好的单位举办,既鼓励了先进,也给其他单位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媒体工作的开展。
 
  围绕中心工作
 
  积极运用新媒体
 
  全市政法系统新媒体建设在自营和专业机构代为运营方面不断探索,始终坚持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对政法事业有益,都持支持态度,政法新媒体建设蓬勃发展。一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内容选择上,紧跟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紧密联系政法工作实际,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着重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长安剑、齐鲁石敢当等新媒体平台上收集素材,及时转发传播,较好地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二是全面展现政法工作。新媒体宣传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打好主动仗。紧紧围绕平安菏泽、法治菏泽建设,宣传政法机关服务大局、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做法、好成效;宣传政法事业的新举措、新成绩;宣传政法系统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聚焦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市域社会治理、营创法治营商环境、民法典宣传、见义勇为等政法重点工作。三是展现政法机关人民属性。全市政法新媒体始终坚持贴近公众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围绕群众广泛关注的执法司法、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热点难点问题,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传递案件动态,阐明社会危害,警示教育公众。始终将便民利民作为首要目的,将群众广泛关心、关注的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发布,既保证了权威性,也具备时效性。
 
  鼓励创新作为
 
  积极发展新媒体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政法新媒体的形式不断拓展。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潮流,大胆使用新的传播平台,传播政法好声音;另一方面守好固有新媒体阵地,不断加强“引关圈粉”的能力,在紧跟新媒体潮流的同时,还要集中发力,重点打造在本地有影响、全国数得着的“拳头”新媒体账号,进一步提升政法宣传的影响力。一是以保障为基。做好新媒体建设,必须在政策、人才、资金上给予充分支持。鼓励政法单位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近年来,巨野法院尝试打破技术壁垒,把懂法律、懂技术、懂宣传的人才糅合在一起,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升级改造为融媒体工作室。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定陶检察院等多家政法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同专业媒体机构合作,拿出专门经费用于新媒体建设和运维,逐步探索形成单位+媒体+新媒体的新型融合模式。二是以内容为王。在业务流程上努力遵循移动端传播规律,策、采、编、发等环节坚持流程优化再造;在创作上坚持“精品原创,内容为王”,及时向受众提供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真实案例、真实故事;在表达方式上以短视频、图片配合鲜活生动的语言,使报道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以服务为本。全市政法新媒体在客户端上深入推进“新闻+服务”,聚焦受众的情感共鸣点、利益交汇点,整合发布各类民生信息,为网民提供全方位的、权威可信的咨询服务,使本地网民真正实现“一端在手、生活无忧”,不断提高本地网络社群的活跃度和网民的认可度。四是以网宣铁军为翼。当前,全市组建了600余人的政法网宣队伍,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运用新媒体矩阵的形式,达到多平台多账号推送的同时,指导网宣队伍对全市政法重点宣传任务进行积极转发评论,合理运用蜂群战术,形成全网覆盖、饱和式传播的宣传效果。
 
  下一步,菏泽政法委机关将固强补弱,持续推进政法新媒体建设高质量发展。一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对新媒体工作的指导。每年对全市政法宣传及新媒体工作的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政法宣传和新媒体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全市政法新媒体建设的有关措施,推动政法新媒体建设再上新台阶。二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政法新媒体建设工作。指导全市政法系统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工作,有条件建设新媒体工作室的,支持建设新媒体工作室;没条件建的,要把本单位新媒体账号运维好;守好舆情底线,不断提升宣传工作上限。三要典型带动,推动新媒体工作室有序发展。充分利用本地已建成的新媒体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每年年底的宣传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安排在新媒体开展得好的县区和单位,通过现场参观、典型发言的形式介绍工作经验。四要开展培训,不断加强政法新媒体队伍建设。工作中发现,单位普遍反映缺少新媒体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希望多组织相关培训。推动落实年度宣传舆论和意识形态培训计划,重点倾向于新媒体建设和舆情应对,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山东菏泽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