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济宁任城区司法局:多元文韵 绘就“河韵仁矫”新枫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法院 > » 正文

山东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党建引领赋能诉源治理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侯典荣)近年来,山东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主动将党建融入诉源治理大格局,创建以诉讼服务中心为“1”,以“司法辅助事务部、法律援助工作站、司法辅助事务托管中心、诉前调解委员会、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为“5”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1+5”诉源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内外联动、多元解纷、调解力量下沉,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坚持党建引领,激发诉源治理“原动力”
 
  该院按照“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职责,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强化领导带头作用,始终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开展“五星级党支部”“党员先锋岗”等品牌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法院各项工作中,将创先争优意识融入到干警日常工作中,全面提升工作质效,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法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党委主导,画好诉源治理“同心圆”
 
  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主动靠前作为,及时主动向济宁高新区党工委汇报诉源治理工作,提请高新区党工委印发相关通知通知,将诉源治理工作、无讼村庄(社区)建设、万人成讼率纳入高新区管委会对各街道、部门的年度考核,将诉源治理由法院的“单打独斗”变为“社会工程”。
 
  该院还向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开展“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活动的报告》,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加速推进“无讼社区(村居)”建设。
 
  坚持党员带头,打造诉源治理“主力军”
 
  该院将党员力量与审判资源优化配置,按照法官、助理、书记员“1+2+2+N”模式配备3个速裁团队、“1+1+1”模式配备17个精审团队、“1+1+1+N”模式配备5个执行团队,在每个速裁团队设定为1个“党员先锋岗”,在每个精审团队、执行团队配备至少1名党员,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引领作用,全力开展诉前调、诉中调和执前和工作。3个速裁团队深入探索、优化“分调裁审”运行机制,以“愿调解、能速裁”为分流标准,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平均办案周期缩短为11.69天。
 
  针对存在群体性诉讼风险的纠纷,该院速裁团队建立排查预防机制,组织党员干警深入社区、村庄,靠前化解潜在同类型矛盾纠纷,避免类案纠纷再次进入诉讼程序。
 
  坚持党群共建,搭建诉源治理“连心桥”
 
  该院积极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大格局,全院25名党员干警分别对接辖区128家“和为贵”调解室,建立“平台导入→基层调解→当场履行或公证确认”诉前纠纷化解机制。同时,督促各街道强化诉前调解工作保障,选优配强调解队伍,加强调解员培训,加强法官业务指导,提升调解员法律专业水平和调解业务能力,力争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化解在基层。
 
  同时,该院强化与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设立道交调委会、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工作室等群众自治调解组织,组织党员干警轮流到调解室指导开展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引导当事人通过专业调解组织化解专业性矛盾纠纷,规范行业秩序的同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山东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