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竞赛—创新—评价”闭环赋能
山东邹城打造产业工人成长“快车道”
山东法制传媒网:(王萃 徐璐)从初入公司时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潜心钻研施工工艺,到如今面对重型掘锚机安装难题时带领徒弟们攻克技术难关,山东天河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工人顾炜炜在“培训—实践—创新”体系中,实现了从普通学徒到“邹鲁工匠”的蜕变。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总工会狠抓产业工人大培训,深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企业调研,精准掌握各企业产业工人技能短板和培训需求形成“需求清单”;统筹协调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工匠学院讲师、本地技术专家等资源形成“资源清单”。“两个清单”建立精准化、靶向化的需求响应机制,构建了一个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送教入企为补充的立体化培训网络。
邹城市总在山东恒信集团走访企业时,了解到该企业的相关培训需求后,组织相关专家深入企业,利用交接班间隙和工休时间,将理论课程和实操演练“搬”进企业会议室和生产车间。
据介绍,邹城市总依托各类工匠学院优质资源,充分激活生产一线的工匠培训站(所)和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功效,构建起“学院+站所”协同联动的格局,让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培训服务。
邹城市汽车维修行业工会联合会设立的“工匠培训站”以分站的方式,建在3家企业内,同时面向全市同行业职工开放。在“工匠培训站”参加了技能培训的职工吴磊告诉记者:“我通过系统学习,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持续8个月的邹城市第九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创,比赛项目设置完全对标最新行业标准和本市“1+5”主导产业。备赛期间,工匠学院、培训站、创新工作室对工人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凭借大赛名次和实际贡献,参赛工人可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自主评价,获得更高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工资待遇也得到相应提升。
邹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锋介绍,邹城市总探索建立了“培训—竞赛—创新—评价”一体化模式,“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闭环,极大地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
截至目前,邹城市今年已有超过300名一线产业工人通过工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实现了技能等级提升,累计完成技术创新、小改小革项目百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山东省邹城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