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董彦强)近年来,危化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凸显出企业在风险防范和现场管理方面的严重短板。山东省莒南县敏锐洞察问题,聚焦有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场景,以强化宣传教育、压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机制为着力点,全方位提升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为区域危化行业的安全生产构筑起坚固屏障。
一、强化宣传警示与教育培训,筑牢思想防线
1.事故警示教育常态化。典型事故是安全生产最生动的教材。莒南县以各地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盲目施救等典型事故为鲜活案例,通过专题会议、现场观摩等多样化形式,深入剖析事故根源,详细讲解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如同重锤敲响警钟,让企业负责人和一线作业人员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安全风险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安全规定,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重点岗位技能培训。特殊作业环节是安全管理的关键节点。莒南县聚焦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特殊环节,精心组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业讲解,涵盖作业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及防护设备使用方法等内容。通过系统培训,累计覆盖从业人员超千人次,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实操能力,使每一位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安全技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
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作业全流程管控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保障。莒南县督促企业对照《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明确特殊作业审批流程,从风险辨识、安全措施落实到作业监护、应急准备等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化操作清单。这一举措如同为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绘制了精确的“路线图”,有效杜绝了“无证作业”“先作业后审批”等违规行为,确保作业全流程规范有序。
2.强化现场监督与隐患排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线,强化现场监督与隐患排查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莒南县要求企业设立专职安全监护人员,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设备状态及人员资质进行全过程监督,如同为企业作业现场配备了“安全卫士”,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同时,企业定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排查通风、检测报警设施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今年以来累计自查问题隐患48条,整改完成率达100%,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作业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创新监管手段,构建长效安全保障机制
1.部门联动与信息共享。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莒南县建立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多部门协同机制,针对汛期等特殊时段,提前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指导企业调整作业计划,强化厂区排水、防雷设施检查,确保易燃易爆危化品储存场所安全受控。这种部门联动与信息共享的模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安全监管的强大合力,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数字化监管试点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监管成为提升安全治理水平的新趋势。莒南县参考先进地区经验,逐步推广特殊作业电子票证制度,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作业申请、审批、监护等流程线上留痕。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的人工监管转变为数字化监管,实现了监管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安全治理的精准度,为安全生产监管注入了新的活力。
莒南县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压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在危化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事故发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莒南县将持续深化“人防+技防”融合,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危化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推动区域经济在安全的轨道上稳健前行。(山东省莒南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