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共工新闻社与《新西兰报》达成战略合作,共筑传播新桥梁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财经 > » 正文

山东聊城召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暨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5月6日,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工作要求,聊城市政府召开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暨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发出“向一切不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亮剑、向所有损害营商环境现象开刀”动员令。这是继聊城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的又一硬实举措。
 
    直面: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多年来,对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关为企业减负的文件政策也不断出台,强调要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山东省也相继出台实施意见和专项行动方案。
 
    频繁检查、多头检查,企业诟病已久。2023年,聊城从痛点下手,在全国率先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怎么对得起企业的信任?怎么担得起发展的重任?”对此,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长萍、市长张百顺日前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巩固现有成果,落实落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任务,以最大力度纠治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以高水平法治助力高质量发展。
 
    亮剑:出台“21条”,打好“三大攻坚战”
 
    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聊城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聊城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1条详细措施。以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引,聊城将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扫码入企”攻坚战,确保“逢进必扫”。无论是执法检查,还是督查、督导等非执法入企行为,一律纳入“鲁执法”涉企行政检查平台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依托“鲁执法”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严格执行“先扫码后入企”,实时留痕,不得变相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严禁“有码不扫”“有查不报”。聊城市司法局将会同纪委监委开展明察暗访,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打好“分级分类监管”攻坚战,确保“精准高效”。过去,“一刀切”“运动式”执法,让守法企业不堪其扰,让部分违法企业钻了空子。今后,聊城将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让守法企业安心经营,使违法企业寸步难行,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同时,严格检查频次,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领域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公布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多个部门检查的要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对超频次检查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要及时跟踪监督。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打好“执法+服务”攻坚战,确保“企业满意”。强化“事前”合法指导,全面推广“一业一册”依法经营指导制度,编制地标行业全周期依法经营指导手册,帮助企业提前规避违法风险。做到“事中”包容审慎,各级各部门要完善“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4张清单,避免出现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等问题。健全“事后”帮扶修复,畅通企业信用修复快速通道。
 
    5月6日,聊城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发布《关于收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围绕“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甚至违纪违规违法行为”这七类执法问题征集线索,广大企业群众可以通过举报电话、电子邮箱、邮寄信件方式,向问题涉及的行政执法机关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反映,欢迎广大企业群众积极反映相关问题线索。
 
    要求:不“越位”不“缺位”,有力度有温度
 
    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的实质?是不是要弱化行政职能,从此就可以“躺平”?对此,聊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暨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给出清晰答案。
 
    第一,规范涉企执法,不是不执法,也不是执法越少越好,而是重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既不“越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也不“缺位”放任风险隐患。在开展专项行动、纠治突出问题的同时,要保障依法、高效履行执法职责,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等切身利益的执法单位,要依法检查到位,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处罚。
 
    第二,规范涉企执法的目的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既要防止因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又要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第三,通过专项行动发现的行政执法部门违规违法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同时,准确把握改革创新中的无心之过、对法律依据理解有偏差、执法能力水平不够导致违反执法标准规范等问题与腐败问题、其他违法犯罪等问题的区别,强化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保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第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给基层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聊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