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保险欺诈呈现高发态势,不仅推高行业运营成本、扭曲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更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青岛金融监管局坚守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创新建立“实体化运行、大数据赋能、内外方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公安、检察、司法等多部门构建“打击保险诈骗,守护人民权益”立体防线,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行刑衔接”等系统性举措,形成反保险欺诈“青岛模式”,为全国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贡献实践经验。
强化机制创新
形成常态化联合办案模式
近年来,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防范和打击银行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践行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五大创新”,推动打击和防范保险欺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2月,全国首个“实体化、信息化”反保险欺诈组织——青岛市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中心建成。该中心占地近300平方米,由青岛金融监管局统筹协调,公安机关派出民警驻点办公,保险行业协会组建专业团队运行管理。通过整合发挥监管、公安、协会三方优势,形成了“零距离”、实时化联合办案模式,大大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
强化科技赋能
建立多源数据追踪模型
面对保险欺诈专业化、链条化、跨区域化趋势,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打造兼具“数据+科技”特色的信息化平台。在全国率先开通中国银保信公司的“深度导侦系统”,融合监管、公安、行业多源数据,创建反保险欺诈EAST模型,探索形成欺诈线索“四步研判法”,开发的风险分析工具——积分探查模型,被公安部经侦局推广应用。
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配合青岛公安机关连续发起4期打击保险诈骗“全国集群战役”,在全国锁定涉案团伙100余个,涉及170多个市县、420多家各层级保险公司,涉案金额超过1.7亿元。青岛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依托“云端”调度指挥机制,会同相关省市公安机关共同开展全链条、跨区域精准打击,百余名主要嫌疑人悉数落网,为全国反保险欺诈工作贡献了“青岛力量”。
强化“行刑衔接”
完善保险欺诈惩治措施
为实现打击治理的全覆盖,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召开加强执法司法衔接协作工作座谈会,就畅通金融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渠道、协同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等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执法司法衔接协作 共同服务保障青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会议纪要》,创新形成15项工作举措。
2024年,莱西、平度、黄岛等多地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决定不予起诉或尚未到达刑事立案追溯标准的10名保险欺诈行为人,采取了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有效弥补了保险欺诈惩治空白,完善了全覆盖打击治理模式。
强化专项打击
形成打击犯罪强大震慑
车险是财产保险中的第一大险种,打击车险欺诈行为,净化保险市场环境,是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有益之举。青岛金融监管局会同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建立“五方联动机制”,共同印发实施意见,启动打击车险诈骗“三年行动”,合力惩治和预防涉保险领域虚假诉讼。
2024年,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多次召开部署会、调度会、推进会,扎实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行动。组织辖区保险公司核查赔案32.19万件,累计避免欺诈损失1.88亿元;指导青岛市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中心办公室收集、研判保险诈骗线索1000余条,组织召开案件研判会议20余次,协助公安机关刑事立案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打掉保险诈骗团伙7个,为护航青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教育宣传
增强全社会防诈反诈意识
在反保险欺诈工作中,青岛金融监管局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先”理念,构建多层次宣传教育体系,大力推动保险欺诈风险溯源治理。一方面,积极加大社会宣传,青岛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青岛市打击保险诈骗十大典型案例”,在电视台多个频道上线反保险欺诈访谈节目,录播反保险欺诈情景剧,推出防范保险欺诈公益信息整点报时活动。组织保险公司向消费者发送防范保险欺诈提示短信,通过LED播放、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反欺诈宣传。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保险公司客户广、网点多、触角深的优势和县域监管支局贴近基层的便利,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诈反诈能力。
下一步,青岛金融监管局将持续推进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在保持立案打击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强行业监管,防范涉案风险,持续完善风险提示,健全执法司法衔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惩治模式,积极践行“五大创新”,不断推动反保险欺诈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擦亮反保险欺诈“青岛模式”名片,坚定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青岛金融监管局)